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初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 > 研究活动

《中考复习——托物言志》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沈小娣  发布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

中考复习——托物言志

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沈小娣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2. 学会鉴赏散文中的托物言志。

3. 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又送学子去,萋萋满别情”。毕业在即,对于三年来所有老师对我们的付出,大家是否心怀感恩呢?同学们能用一句诗来赞美一下老师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明明写的是“春蚕”、“蜡炬”,大家为什么觉得它可以用来表现老师的无私奉献呢?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一)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

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

画眉鸟   欧阳修

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永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小结: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随堂练习:

李纲《病牛》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补充: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内涵。

 

二、散文赏析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事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愫,也深藏着隽永的哲理,托物言志、借物喻理是人们抒发情感、感悟哲理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然而这类文章在考试中也往往成为同学们阅读理解的绊脚石,最近我们做的《牛的写意》、《月到天心》便是如此。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语文课本中典型的托物言志文章,复习一下阅读此类文章的有效方法。

 

(一)《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谦逊质朴

中通外直——正直,心胸坦荡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阿谀逢迎

香远益清——君子美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重

 

(二)《紫藤萝瀑布》

请同学们翻开《中考现代文阅读》第47页。

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盛开的紫滕萝花的?

: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

:像一条瀑布、像迸溅的水花、像一个张满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结: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

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

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

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

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三)随堂讲评:《牛的写意》、《月到天心》

 

 

三、作文指导之托物言志

 

(一)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

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学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可以使:

“志”因“物”而具体,可观可触;

“物”因“志”而生辉,人心动情。

 

(二)请阅读《墙角下的那朵花》,根据对墙角花的描写,说说你的感悟,要求景与情有相似点,言志要真情,立意要恰当、正确、鲜明。

 

墙角下的那朵花

------墙角下的那朵花,白里透红的脸蛋里透着生机、希望与活气。你看她,就那样毫无所惧的开着,向每个过路人吐出一缕缕的芬芳;你看她,刚自信地扬起头,如今又羞答答的低下头,宛若胆怯的像猜透了她那颗少女般的心;你看她,虽在墙角里但没有抛却自己,她因她有锦绣的生命而自豪存在着。  

一年前,她只是粒种子,由于主人的粗心,她悠悠然地掉落到地上,本来她要去肥饶的地皮,而如今,她歇斯底里的喊叫着主人,但终究仍是没有唤回主人。不知是谁把她踢到了墙角,她独自呆在那里,一场滂沱大雨,她被打入那块贫瘠的地皮——墙角,就如许,她被这场秋“雨”种下了。  

不久,雪飘飘落下,冬季来了,大地被雪笼盖着,而她,几回想要探出头来却因寒冷而躲避了。但是,她并无抛却,她默默地守候着,她深信她可以绽开出生命的锦绣。由于她晓得冬季来了,春季就不会远了,生命因守候而锦绣。  

在经过风吹雨打的打击与穷冬的浸礼后,春季来了,鸟儿在枝头讴歌,虫儿在地上跃动,她战战兢兢地探出头来,吸取着阳光带给她的礼品,她伸了伸懒腰,两片嫩绿的芽儿冒了出来,绿绿的,嫩嫩的,她快活极了,把全部具有的愉快都注入到饥饿的血液里。是啊,人都用惊叹的目光看着墙角下那柔嫩的小生命,她的生命因充溢生气希望而锦绣。  

不知是哪一个粗心的过路人踩了她一脚,她幼小的身躯堕入了泥里,可强硬的她并无就此躺下,虽然那疼得直入她的骨子里,但她使劲的摇曳着自己的身材,用力抖了抖身上的泥,是的,她又站起来,生命因刚强而锦绣。

1、作者描写角度:

2、作者描写墙角花的特点:

3、你的感悟:


(三)言志(立意)要求:

一是要恰当、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四)学生作文评价、修改、反馈

1、学生自评

A、写了什么物

B、从什么角度写的物

C、概括出所托之物的特点

D、概括出所托之物的特点

E、划出文章主旨句

 

2、同伴互评

A、选物或选物的角度是否新颖(10分)

B、“物”与“志”的关系是否恰当正确(10分)

C、描写是否充分到位(10分)

D、结构是否清晰(10分)

E、主旨是否明确(10分)

 

3、自主修改,交流反馈

 

 

 


 

评议: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从诗词、散文到写作一气呵成,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本科不仅仅停留在对托物言志的鉴赏层面,由鉴赏到写作的升华使本堂课更有意义。但是,由于课堂容量太大,课堂节奏稍显急躁,学生随堂练习的机会有限,没有做到当堂反馈。